在孔子故里曲阜的苍穹之下,一座以竹简为幕、礼序为轴的建筑群正悄然生长。同圆设计团队以“九宫格”重构《考工记》营城智慧,将庑殿顶的庄严、盝顶的包容、单坡顶的谦逊凝练于同一时空。15米通高的国学大厅内,劈竹成简的穿孔铝板幕墙投射着“虚怀若谷”的光影密码;三进院落通过连廊编织着研学叙事,智能隔断系统在“学”“礼”“居”场景中自由切换。当钢桁架托起庑殿顶的东方脊梁,当太阳能激活竹简幕墙的光影叙事,这座建筑群正以技术理性,为千年儒风注入永续的生命力。
项目概况及方案设计
项目依托曲阜儒家文化特色优势,以“传统文化传播、中外青少年交流、中小学研学实践”为主题,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教育三大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总体规划确定为“三区两轴”的框架结构。参考《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记载,在建筑组群布置中进行了适度借鉴。将一期用地按九宫格的大致形制进行划分;中心与四个角部的方格设置建筑体量,其余空隙则形成了建筑之间的室外庭院。
研学营地各个功能体块沿轴线进行了比较明显的分级处理,由北向南分为“学”、“礼”、“居”三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北侧的研学区对外联系便捷,可以独立承接会议接待、企业培训及素质教育的短期活动。国学大厅作为整个研学中心的核心,是举行开营典礼和名人讲坛的重要场所。居住区域位于南侧,位置安静,空间更加私密。餐饮楼位于研学营地东南角,与宿舍毗邻,同时与东侧的“孔子六艺园”、“大成之道”等户外活动区联系便捷。
在建筑组群中,通过建筑、墙体、廊道的组合与穿插构建出了形态各异、功能复合、空间丰富的庭院空间。连廊是连接各个院落的纽带,将各个独立的院落串联成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闭合动线,从而使建筑与庭院的整体场景转换成为被精心编织的叙事情节。
研学营地遵循曲阜的城市风貌,沿用传统坡屋顶肌理,塑造典雅端庄的建筑形象,建构简朴儒风的建筑组群。
国学大厅是整组建筑的核心,其屋顶借鉴了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形式,从而加强了建筑在场所中的统治性。研学中心北侧研学区使用比较典型的盝顶形式,对应了三层通高的剧场和研学大厅的功能需求。接待大厅采用单坡顶,深远的檐口出挑,平缓的坡面,展示出平和而从容的姿态。
建筑立面以灰白色涂料为主要色彩基调,符合曲阜白墙灰瓦的城市色彩要求。上部屋顶以灰色金属展示传统屋面的意向。
国学大厅的主墙面采用了两层高的玻璃幕墙加铝合金穿孔板外挂幕墙的组合。穿孔板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被从中劈开的竹子的形态,传达着“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的文化语境。连续排开的弧形竹片犹如巨大的无字竹简,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