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登录山东照明学会官方网站!
访问旧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文化赋能,夜间休闲消费再升级

日期:2024-11-01 来源: 山东照明学会 浏览: 次
分享到:
今年以来,各地“夜经济”蓬勃发展,正在从以餐饮、购物为主的传统形态向多业共生的新空间、新场景转变。通过文化赋能、文旅互促,夜间休闲消费呈现出花样多、品质高、体验好的生动局面,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挖内涵

夜间休闲文化味浓

各地以特色地域文化为依托,大力丰富夜间消费供给,创新发展夜演、夜展、夜娱、夜秀、夜宿等业态,让夜间文旅活动文化味浓、烟火气足。

夜幕降临,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城市段沿线的南川老街、沧州坊等地格外热闹,韵味悠长的曲艺演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民间杂技……多种演艺活动精彩举办,成为点亮“夜经济”的重要元素。作为京杭大运河沧州城市段夜间业态的代表之一,南川老街复建明代建筑南川楼和朗吟楼,并通过南川音乐节、南川喜事系列文艺演出等多样化活动,更好地展现地域风貌,让游客感受丰富而厚重的运河文化。

北京市西城区汇集了大量演艺场所和优质院团,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北京西城百姓戏剧文化市集等品牌文化活动。其中,至今已举办三届的“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再升级,“夜赏·文艺演出”“夜游·文化市集”“夜骑·城市打卡”“夜读·中轴阅读”四大公益惠民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夜间文化体验,并配合“西城消费夜天桥”等活动,助力西城区逐步构建起多元、包容、活力的夜间文化生态。

今年以来,夜校作为夜间文旅新形态在多地蓬勃兴起。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YEAH归人”市民夜校推出一系列突出文化创意、生活美学的公共课程,凭借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惠民模式为城市夜生活添彩。济南市图书馆与商圈合作,共同推出“夜校+夜宵”“夜校+夜市”项目,让夜校与“夜经济”相结合,发布了多种优惠套餐,放大溢出效应。济南市图书馆还探索引入除图书馆、泉城书房外的社会化场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触达更广泛的受众,满足了更多市民和游客的夜间休闲与精神文化需求。

业态融合

增强夜间消费体验感

随着夜间文旅业态“活”起来、“火”起来,多地创新手段,力促多业融合,深入拓展群众夜间休闲的体验感、沉浸感,以更优质的内容与服务拉动消费增长。

在山西,晋中平遥古城3D灯光秀将投影技术、特效幻影与定制化内容相结合,为游客讲述古城故事;晋城皇城相府打造明清院落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让夜游相府成为热门选择;大同代王府沉浸式演艺《天下大同》依托代王府一至四进院,演绎边疆互市等章节,让游客沉浸在大明王朝“天下大同”的壮美画卷中。沉浸式文旅业态的繁荣,为山西文旅消费提质贡献了重要力量。以大同市为例,2024年上半年,该市过夜游客达1050.27万人次,占比51%,同比增长9.04%。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南强街巷将文化IP聚焦百年滇越铁路,通过复原蒸汽火车头和米轨铁路,让铁路文化与街巷内的非遗、民俗展示等相得益彰,为游客夜间休闲增添历史底蕴。其中,南强街88号剧场将古典庭院之美与现代戏剧交融,组成庭院式演艺空间,通过多元戏剧探索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文艺美学新体验。

从热闹的街头表演,到多彩的民俗活动,重庆市南川区南川东街集聚创意文化、亲子娱乐、实景演艺等多种业态,吸引各地游客纷纷“打卡”。据介绍,南川东街将手工绳结编织、皮影木偶表演等非遗元素融于城市夜游中,并组织非遗产品集中展销,增添了非遗的曝光度和旅游的沉浸感。同时,图书馆、咖啡馆、夜间书市等也成为街区一景,常态化举办的文化讲座、读书会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释放了夜间休闲消费潜力。今年以来,南川区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吸引游客超338万人次,夜间营业收入达9400万元。

保障有力

激活文旅“夜经济”动能

凭借自然生态优势,景区就可以“等客上门”?在山东临沂,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龟蒙景区破除“等靠要”思维,主动焕新业态,推出“夜爬”活动,吸引许多年轻游客解锁“夜观星空、朝迎旭日”的夜游新体验。

近几年,山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明确提出“丰富产品业态”“激发夜游潜力”。山东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式各异的“夜经济”,如青岛深挖地域文化内涵,推出《海上有青岛》等大型旅游演艺作品;济宁曲阜将儒家文化元素与科技手段结合,打造“舟游蓼河圣境”夜游项目等,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国多地从加强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市场主体能动性等方面,让“新夜态”进一步释放活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在云南,夜晚的斗南花市是全国各地游客和采购商的乐园。据介绍,今年2月,《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明确提出推动“花卉+文旅”融合发展。目前,斗南花市培育了“夜景”“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六大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游客“赏花、买花、品花、食花”等多元需求。“我们还深挖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助力‘夜经济’提质升级,吸引文旅创意者、创造者和新业态开发者共谋发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赵颖表示。

在云南省青年企业家李天立看来,推动“夜经济”持续繁荣,要增加高水平、高层次、有特色的夜间经济基础设施供给,注重改善夜间营商环境,还要推动快速审批、放宽营业时长限制等;持续推进科学管理,提升夜间治理能力,保持夜间休闲市场的效率和活力。李天立说,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发挥民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夜经济”活动的设计、共享和创新,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夜经济”点燃城市文旅新活力
 

“买一张高铁票,到阜阳体验夜生活。”如今,安徽阜阳东关小吃街、二里井夜市、清河宋街、双清湾水街等成为游客在线上查找阜阳攻略时的热搜地名。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阜阳共接待游客55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2%、43.1%,创阜阳国庆假日历史新高。

城市热度提升,是当地文旅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作为皖北重镇,阜阳市常住人口近千万,加上周边皖北其他县市和河南省局部地区,辐射人口超过5000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新需求?当地政府将发展“夜经济”作为创新改革的突破口。

阜阳市依托重点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特色街区、文体广场等,开发富有创意的夜间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打造夜游、夜娱、夜演、夜宴、夜购、夜宿、夜运动、夜健康八大类型夜消费产品,满足市民和游客夜间文化消费需求。

合肥游客王利在线上分享了今年国庆假期阜阳夜游攻略:“先去东关美食街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再去双清湾公园看水幕电影,然后体验清河宋街的宋潮市集、双清湾水街的青年艺术文化节……”

今年国庆期间,阜阳烟火气升腾。双清湾水街草坪音乐会、高跷巡游、快闪汉服舞蹈等主题文化活动轮番上演;颍上管仲老街推出情景剧《出征记》、中式婚礼秀、非遗展演等互动性满满的活动;颍东方圆荟购物广场乐高中国古建筑展、国潮音乐会、非遗火壶表演等与游客欢乐邂逅;在临泉长官杂技小镇,杂技表演、非遗市集给游客带来别样的欢乐;二里井夜市已成为外地游客假日打卡阜阳的“网红”地……

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晓云说,“夜经济”并不是“熬夜经济”,重在拢住人心,从以餐饮、购物为主的传统夜市,拓展为以旅游、文体、展览、康养等相加相融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博物馆之夜、深夜书房等特色品牌,形成“叫好又叫座”的效应。

阜阳突出“商务+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等产业融合,推进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二里井夜市提质增效,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丰富夜间游览购物体验,繁荣夜游消费场景。目前,阜阳拥有省级特色商业街区3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4条;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个,市级特色美食体验街区10个。

夜幕降临,阜阳市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游人如织,夜间灯光秀流光溢彩。大型情景史诗水舞光影演艺秀——《颍上·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让游客追寻苏轼、欧阳修、周敦颐、管仲、姜子牙的足迹,感受千年文化的厚重。八里河风景区副总经理崔普震说:“融合本地文化创作的夜游精品受到游客的极大欢迎。景区之前18点闭园,如今延长到22点,客流量增加了30%左右。”

通过文化赋能、场景优化,如今阜阳“夜经济”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去年以来,开展非遗表演、文化汇演进景区、进街区3200余场次,在特色街区开设‘阜阳好礼’城市展厅,让城市文化肌理融入夜游业态中。”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玉清介绍。

数据显示,阜阳市图书馆新馆开放不到300天,接待读者超100万人次。今年以来,双清湾水街接待游客超416万人次,清河宋街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业内人士指出,阜阳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实现文旅融合,满足游客高质量的消费需求。

随着“夜经济”的快速发展,阜阳文旅市场开拓服务能力也逐步提升。以市场为先导“抱团出圈”,成立阜阳城市圈暨皖豫八市文旅联盟圈,释放联盟倍增效应。立足阜阳城市圈活动互推,联动“传奇皖北”“风情淮河”等板块宣传,拓展长三角高铁旅游小镇的营销,做到“月月有主题季、季季有活动周、周周有新亮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阜阳累计举办文旅促销活动300余场,带动消费约3亿元。

 
非遗夜市 中国味浓
 

近年来,随着国潮风起,依托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推出的非遗街区、非遗市集等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湖南各地的非遗夜市都十分热闹,人们或扶老携幼、或身着汉服穿梭其间,感受人间烟火气,体会浓浓中国味。

10月26日晚,位于湖南省汨罗市欢乐水岸的汨罗故事街正式开街。传统花鼓戏艺术展演以及长乐甜酒、汨罗香囊、牛角粽子、汨罗皮粉、川山毛笔、姜盐豆子芝麻茶等非遗产品展销场面火爆。

在常德河街,夜幕降临后斑斓的灯光亮起,南来北往的人被河街非遗夜市深深吸引,独具匠心的常德木雕、桃源刺绣等本土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吸引着游客驻足欣赏,整条街格外热闹。

近年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各类非遗项目开展宣传展销活动,在推动非遗助力长沙“夜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据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耀华介绍,每年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行的夏日文旅集市已成为长沙非遗品牌活动之一。集市推出3年来,持续在长沙各景区打造“赏、玩、购、品”夜间文旅消费新模式,并依托非遗项目打造夜间文旅体验新空间,发展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

“3年来,我们共在线上免费发放文旅消费券150万元,带动湘绣、长沙铜官窑、浏阳夏布、浏阳油纸伞等百余种非遗作品、文创产品线下销售万余件,销售额达上百万元。”龙耀华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长沙非遗项目新表达,探索更符合当地特色的非遗新业态发展模式,增强市民和游客的体验感,为长沙的文旅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文化园区,长沙滨江文化园为满足群众需求,积极举办夜间非遗集市。今年的端午和中秋假期,长沙滨江文化园分别推出“宋代潭州府夏日消暑市集”和“大明风物集市”,在传统佳节为市民提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大餐。

“宋代潭州府夏日消暑市集”以长沙的宋代IP为背景,以端午节习俗为依托,打造了一条仿宋代街市,集传统文化体验、潮玩快闪与汉服运动会于一体,丰富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生活,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身穿汉服的市民和游客或手持团扇,或佩戴香囊,让人仿佛穿越回繁华的宋代潭州府。集市上,市民和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香包、编织五彩绳等传统手工艺和木射、蹴鞠、捶丸、投壶等传统体育项目。

“大明风物集市”则以古色古香的明代长沙城为背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与互动项目,带领人们感受明代中秋街市氛围。集市上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十分畅销;夜晚的拜月仪式、猜灯谜、手工月饼制作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长沙曲艺专场、经典戏曲专场以及非遗技艺秀“火壶”表演等主题非遗演出更是人气高涨……

汉服爱好者刘佳和她的朋友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长沙滨江文化园在传统节日组织的非遗夜市。“园区创设的节日非遗集市场景特别应景,很适合我们打卡拍照,相关的体验活动互动性也很强。”刘佳说,希望未来能增加活动频次。

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甘胜说,下一步,园区将结合传统节日持续开展非遗夜间市集活动,并在园区的文旅驿站内引入非遗文创产品进行常态化销售,同步推出非遗研学、非遗体验等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专家观点
创造夜间休闲生活新时尚
 

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多地推出夜间游览路线,以夜间光影节、文旅商体演、科技时尚秀为代表的夜间休闲生活,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成为国民假日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夜间休闲生活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服务美好生活、彰显城市活力、传播城市文化、促进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

科学把握夜间休闲生活新趋势。当前,夜间生活、夜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源于大众对工作与休闲高水平平衡、身体与心理高层次和谐、职场与家庭多元化社交等新需求。夜间休闲生活已经从早年的以“晚市”“夜市”“步行街”为主的日常逛街购物和单一消遣型娱乐活动,转向提升生活、生命质量的文、旅、商、体、演融合型的时尚休闲生活,更加有益于身心健康,更好满足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拥有可感可触的参与感、松弛感、价值感,成为当下夜间休闲生活的新需求和新趋势。

积极创造夜间休闲生活新时尚。在内容、业态供给上,要进一步凸显文化味、科技感、时尚范、烟火气,更多注入观展、看演、阅读、美育、健身、科技、绿色等体现时尚生活方式和现代城市文明的产品与场景。在公共服务配套上,要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家门口新空间”建设和“社会大美育”艺教理念,优化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各类公共休闲空间的服务效能。在公共治理上,要构建主管部门、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协同、多元共治、共享新机制等新模式,提高夜间休闲空间精细化以及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由此加快形成高水平供给、高品质体验、高影响品牌、高流量溢出、高效能治理等一体化的夜间休闲生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